首页
园所风采
宝贝家园
家长学校
视频点播
创意课程
健康成长
反诈宣传
创建工作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创意课程 > 别具匠心生活场
从“百草园”到“三味书屋”
发布时间:2022-06-27  新城园区 许茗

  幼儿园里总是有那么一些细微处能被孩子敏锐的目光搜寻到,在这次探索之旅中,孩子们被一种顽强的生命所吸引,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?

  一、缝隙里的小草引发的思考

  一次偶然的机会,孩子们发现了路边石缝里冒出来的小草,他们充满了好奇和不解。

  讨论:小草从哪里来?

  笑笑:因为有种子飘在石缝里,就长出来了。

  伊伊:春天来了,住在缝缝里的小草就开始发芽,扭啊扭啊就钻出来了。

  大宇:肯定是蚂蚁把种子运过来的,之前我们就在这个缝里发现蚂蚁的。

  讨论:他们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?

  诚诚:我发现缝隙里面是湿的,可能这里面容易保存水分,有水就能长小草。

  忻奕:小草的根细细的,好多好多哟,会不会是草地上的小草的根从地底下钻过来,再从缝隙里长出小草来的。

  桐桐:是因为种子,我看到种子了。有种子,有水就会发芽长出小草来。

  二、校内外小草大调查

  孩子们带着放大镜,揣着素描本沿着幼儿园的路边、墙角寻找、记录着不同的小草,他们首先发现小草的叶子长得都是不一样的。之后他们又发现了小草的其它特征。通过看、闻、摸等不同感官,能用比较等方式,尝试着从多角度去观察探索草的特征,在看似重复的观察行为中他们对草的外形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,开始关注草的细节部分。体现儿童的学习开始从初步感知逐渐向观察研究转换。

  乐乐:你来闻闻,这个草有股臭味。

  伊伊:我找到的草不臭,还有股淡淡的香味呢,你闻闻。

  早早:这种草的反面有毛毛。

  满满:这个草身上有刺,当心,我的手指被刺到了。

  笑笑:这种草的颜色正反面不同,正面是紫色的,反面是白色的。

  诚诚:老师,你看它们是同一种草吗?叶子爱心形状的,为什么墙角缝里的这么小,山坡上的却长得这么高?

  元宝:因为墙角缝里没有泥土里那么有营养吧,所以长得小。

  我们同时将家长引入课程,通过亲子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百草大调查,上网搜寻草的作用,寻找能吃的草带回家做成美食……

  别别:我找到了能吃的草:荠菜、马兰、野豌豆……他们可以做成各种美食,奶奶给我煮了野豌豆可香了。

  笑笑:我找到了很多能治病的草:车前草、益母草、金钱草……听我跟你慢慢道来。

  雅雅:我找到了好玩的草,狗尾巴草可以做小胡琴,这个野豌豆可以做成哨子吹……

  呦呦:我喜欢三叶草、薰衣草,因为他们的花很美,可以美化环境。

  幼儿的学习是富有个性的,从校园内——校园外,搜查场域的扩大、延展,不断促进幼儿思维的连续性和渐进性。孩子们对小草的表征记录从形象地绘画记录叶片,到抽象的用不同的线性和形状表示发展;在教室他们通过绘本阅读,以自己的经验得出现阶段他们能够理解的关于草的生长条件;这样的学习过程,轻松愉快。我们鼓励孩子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,通过图书寻找答案,用图画、符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发现。幼儿园为孩子们打造了随手可读、随处可读的阅读环境,提供一切机会让幼儿获得前阅读、前书写的经验,为进入小学之后的正式读写学习做好经验准备。

  三、开放性推动持续探究深入

  一天,孩子们发现保洁阿姨在拔草,看着日日陪伴的小草要被拔掉了,纷纷心急了起来。到底小草要不要拔,大家又展开了讨论。当意见不一致时,我们创设了小小辩论会,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,鼓励他们敢于大胆提出质疑并陈述自己的观点。赛前,孩子们做了调查并分好了小组;赛中积极动脑,热烈辩证;赛后还进行了统计。在“拔”与“不拔”这个问题上,我们给予孩子开放的选择机会和佐证的权利,通过亲历事件去感受事物选择的多面性。旨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,提升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,激发孩子主动学习。

  辩论会后,孩子们经过实地考察,决定还是要拔除杂草。他们用拔下来的草,在户外进行了拓印画,将小草带进班级区域,成了角色区的食材、药材,美工区的插花材料、拓印材料,焦点区的微景观制作材料,饲养角里小兔子的口粮……

  教师的话:

  本次活动生成于孩子们对身边环境敏感的天性反应,由内驱需要推动了自我建构式的学习,形成了主动、快乐、创造性的学习。在教育部颁发的《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》中,其基本原则也是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,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。作为大班老师,我想说,幼小衔接的核心不是学科知识的提前教授,而是在幼儿园的三年中培养幼儿积极、主动的学习态度,解决问题、合作协商的学习能力以及持续、坚韧的学习意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