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评估指南》指出“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、同伴和玩法。”
我是那根平平无奇的被小朋友们切割的木头,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,终于把我切割成了不同大小的几块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,我发现他们的游戏是具有一定计划性的,把我切割成不同大小只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,为了将我组合成更特别的造型。你们瞧,这个小科学家他正计划着把我变成“游戏小人”。(图1、图2、视频1)
他反复观察,熟练地使用锯子将我锯出需要的形状后,再利用白胶将不同大小的我进行组合,看见他像个科学家一样认真研究,我决定挑战一下他的耐心,每次他将我粘上后,我就顺着白胶向下流淌的时候一起往下滑。他反复挤白胶反复粘,掉下来再粘上去,整个黏合的过程持续了二十几分钟。(视频2)
我不厌其烦地滑了19次,奇怪的是,我发现他也和我一样,着迷于这个看上去简单,其实趣味无穷的小游戏。他有着科学家一样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,在一次又一次重复的游戏里,有了好多神奇的发现。(图3)
掉下来几次 (19次) | 场景 | 尝试 |
第1次 | 手掉下来 | 涂抹桌子上滴落的白胶,粘回去 |
第2次 | 一半身体掉下来 | 挤更多白胶 |
第3次 | 手套黏住了手掉下来 | 看看手套,两只手搓了搓 |
第8次 | 终于完成,开心地笑了,结果全部散开 | 找了一块圆木板做底板 |
第11次 | 再次完成,小人倒地 | 调整支撑木头位置 |
第19次 | 将成品放到架子上,再次倒下散架 | 将作品扶好,捏紧,轻轻松开,大功告成 |
他的小脑袋里充满着对于白胶黏性、流动性、固化时间的思考(图4、图5)
白胶用起来黏黏的,把手套都黏住了(黏性)
小人的手总是顺着白胶一起往下淌,所以总是粘不住(流动性)
白胶不容易干,要等很久,我下次来才会干(固化时间)
我喜欢自己做作品,下次还要来这里(情绪体验)
过了两天他真的又来了,这一次他尝试了桌子上的另一种工具——胶枪。又会有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呢?(图6、图7、图8)